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身為NBA球迷(上):T-Mac


在這季開始以前,從沒有這麼渴望跟著NBA任何一支球隊的比賽過。
開始被NBA入侵要從小時後說起。


(圖片來源:網路)

最早最早,是國中的直屬學長,因為是在班際籃球賽動輒獨拿30分的砍將,他的一顰一笑對三分線都還投得吃力的小學弟來說,太容易就被當作生命意義。
真羨慕小時候動不動就會找到生命意義,反正隔天再忘記就好。
他在某次送來的禮物上,畫了一幅T-Mac拿著球、流口水、眼睛沒睡飽的插畫,插畫下的字句大意就是:放眼NBA,唯有T-Mac

那時正值由C. Webber率領的、每一次進攻都要六個人都摸到球的國王隊瀕臨解體,即使是後來由Nash扛出的太陽隊也抵達不了的「傳球藝術的真諦」就此終結(看國王隊的比賽是會令人陶醉的啊),我的生命意義再次移民。

就是這樣在幾近無意識、沒有選擇餘地、根本連喬丹衝擊了幾次三連霸也不清楚的年紀,迎接了「東麥帝,西科比」的時代。
所以很訝異成長的過程裡,碰到這麼多人喜歡歐陽鋒,每當又遇到有人幸運數字填「8」,而不是「1」,至少是戰神的「3」也很有格調,雖然那可能是他的生日尾數、從小到大的座號還是什麼,我的直覺反射就是你到底懂不懂籃球。


一直到很後來,當T-Mac也終於老去,當後起之秀紛紛出籠,我才知道T-Mac留在我腦海裡的印象原來就叫做優雅。他在場上的表情永遠是鬆鬆的,雙手一攤隨時準備要大幹一場。他會單手持球伸向身體後方,一邊護球,一邊決定下一步,六尺八寸的身高加上敏捷的第一步,不論是切入或者旱地拔蔥,防守者能做的真的不多,就是禱告。
如果要找crossover教科書,T-Mac通常不會是第一人選,不是運球太弱,只是沒機會表現,因為腳步太快,如果持球發動單打,防守者稍微露出縫隙,他毫不猶豫踏出第一步,下一秒已經要挑戰油漆區。
機長廣播:所有人坐穩,要起飛了。

(圖片來源:網路)

灌籃的姿態有很多種類型,有些是被籃框欠債,而且每個晚上碰面都討不到錢,所以只好用蠻力發洩。這種類型很神,把灌籃從藝術的層級直接拖進地獄,有種肌肉大塊就是老大的悲哀。
有些只是空手走位接到炸彈、或者發動前場快攻沒有人攔阻之下,剛好把球放進,就像看到垃圾桶旁有紙屑,剛好把它撿起來丟進垃圾桶那麼剛好,最後街道乾淨了,穩拿兩分。
還有一種,近乎泛靈思想要把籃框視為神聖的主體對待,每一次扣籃都是一次獻祭、一次靈魂的接觸,那尊敬之後流瀉出來的就叫做美學,T-Mac就是這種類型的典範。從起跳到觸碰籃框這段時間,因為身體的延展性極佳,滯空時間被拉得好長,而故事就從這裡說起,他的身體拉弓,力道一點一點蓄積在持球的手上,到達最高點後,防守者來或不來都無所謂了,進出過無人之境,他和藍框赤裸相對。將球扣進。

好吧,都是小迷弟的幻想。
只是再也看不到T-Mac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拔起的跳投、招牌跑快攻時將球拋向籃板自己做球alley-oop、或是閃電的第一步過人後直接轟炸籃框及其憨厚無用的防守大漢朋友,總是不免感慨,更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3513分」,那隻手扭轉比賽的命運英雄,怎能叫人不揪心。


但那是個連上網路後只知道和女同學聊天、未曾知曉世界上竟有了youtube發明、Highlight發明還要穿制服上學的年紀,我沒有逐一關心每一場比賽以致跟隨著T-Mac身為運動員的生涯起伏跌宕,當他因多年傷病要從時代的標識被撤換時,只是替他覺得可惜,沒有闖入過總冠軍到身為籃球員能夠抵達的至高殿堂證明自己,那是身為運動員的最高榮耀。
卻無法擠出太多的個人情感,個人情感都是在有天醒來突然意識到,是真正永遠失去之後,才像陽光融化了山脈的積雪般千軍萬馬湧來。現在重溫youtubeT-mac的生涯剪輯,從早期的稚嫩、全盛時期的瀟灑,到晚年流轉各隊成為浪人,又再次強烈感受到時間在一個人身上得逞,而必要地感傷起來。

雖然很多人說他沒有隻身讓一支樂透區爛隊翻身衝擊季後賽的才能、沒有紮實防守不過是得分端的最終兵器,我更一廂情願認為這就是命定如此了,一個人也許可以掌控一場比賽,但若要攻下一整個賽季、拿到總冠軍卻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那是全體球員、教練團、戰術設計乃至包含了GM(general manager)、球團(訓練團隊及醫療團隊)及球隊老闆的事。

也許T-Mac註定要成為時代的悲劇英雄好讓人念念不忘。


(圖片來源:網路)

沒能趕上他在魔術呼風喚雨的時代,在火箭的生涯年卻傷病纏身,也錯過了他簽老將底薪在各隊的板凳枯坐,作為一位球迷實在是太不及格。

這兩支影片就算重播再多次也只能想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